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朱慈烺小说全文最新章节

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朱慈烺小说全文最新章节

作者全文阅读

穿越184万字连载中2020-05-12

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书架
火爆全网络的主角是朱慈烺的小说《大明最后一个狠人》大结局在本站可以全文阅读了,这部小说是由男频作者大明第一帅独家创作的人气穿越好书,小说情节极其吊人胃口,剧情给读者惊喜。《大明最后一个狠人》全文讲述的是:朱慈烺作为一个穿越者来到大明,整整比这里的人要先进几千年的文化和科技思维,按照朱慈烺亲自书写的操点和训练科目,经过半年的训练,大明皇宫的军队已然形成了战斗力极强的亲卫队,朱慈烺的领导才能逐渐凸显,且看朱慈烺如何在大明年代呼风唤雨!更多精彩优质的小说尽在智能火~展开全文

  火爆全网络的主角是朱慈烺的小说《大明最后一个狠人》大结局在本站可以全文阅读了,这部小说是由男频作者大明第一帅独家创作的人气穿越好书,小说情节极其吊人胃口,剧情给读者惊喜。《大明最后一个狠人》全文讲述的是:朱慈烺作为一个穿越者来到大明,整整比这里的人要先进几千年的文化和科技思维,按照朱慈烺亲自书写的操点和训练科目,经过半年的训练,大明皇宫的军队已然形成了战斗力极强的亲卫队,朱慈烺的领导才能逐渐凸显,且看朱慈烺如何在大明年代呼风唤雨!更多精彩优质的小说尽在智能火~

免费阅读

      朱慈烺重生到了这个风雨飘零的年代,即将见证这可歌可泣的悲壮时代。

  北有建奴叩关,南有高迎祥、李自成、张献忠等流寇扫荡中原。

  生逢乱世,又知道结局,朱慈烺本想凭借后世学识,施展抱负,指点江山,改变这一切,结果却很现实。

  即便身为皇太子,在七年的时间里,他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历史的建树,最多就是在宫里写写各种规划书,搞搞小发明创造什么的。

  他太小了,即使表现的如神童般,也无法争破这封建的牢笼,皇太子不能轻易出宫。

  朱慈烺曾找了几次机会和崇祯提过不少建议,不过因为人小言微崇祯并未将他的话放在心里。

  唯一一件被崇祯采纳的事情是,朱慈烺建议整顿京营,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。

  因为在崇祯八年,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在荥阳大会后,攻陷中都凤阳,掘了老朱家的皇陵,杀了六十多个镇守太监和几千个留守官兵,还树起了“古元真龙皇帝”的大旗庆贺胜利,气焰十分嚣张。

  中都凤阳的沦陷,让崇祯十分的震怒,觉得大明很有必要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,且在京城随时听调,所以这才顺便采纳了朱慈烺的建议。

  结果让朱慈烺失望的是,崇祯并没有将军队的组建和指挥权交给他,而是认命御马监提督太监曹化淳整合腾骧四卫。

  曹化淳是崇祯还是信王时府邸的旧人,职位还在王承恩之上,深受崇祯的信任。

  朱慈烺无奈,说到底还是自己太小了,人人都当他是小孩,顶着皇太子的身份也没用。

  直到六岁出阁读书的时候,朱慈烺才正式被承认皇太子的身份,拥有很多权利。

  出阁读书即承认太子地位是起源于嘉靖皇帝,这位嗑大力丸的老神仙笃信道教,相信两龙不能相见的传说,一度的拒绝见他的儿子和立太子。

  或许怕大明未来的皇帝是个文盲,这位老神仙就让长子朱载垕出阁读书,并按大明特有的太子教育制度来培养,从那以后,出阁读书即承认太子的身份成为了名义上的祖制。

  见朱慈烺发呆不语,一个为首的小太监只得跪下,苦苦哀求道:“小爷,您下来吧,上面危险。”

  朱慈烺轻叹了一口气,将手中望远镜对着下面的太监轻轻扔下,这才熟练的手撑琉璃瓦,脚搭着大红宫墙如猿猴下树,几个呼吸的时间就稳稳站到了地面。

  他摆着手道:“起来吧,吴大伴,你怎么每次都这样唠唠叨叨的,扰人清闲。”

  这位吴大伴原名吴忠,差不多二十岁,是朱慈烺的伴读小太监,也是钟粹宫的首领太监,平日负责照顾朱慈烺的生活。

  人如其名,吴忠对朱慈烺忠心耿耿,他虽年龄不大,却很清楚,太子殿下是他的未来。

  将来殿下登临大宝,自己就是从龙之功,会与曹化淳、王承恩等大佬一样,位列太监之首,走向人生巅峰。

  “奴婢也不愿打扰小爷,只是担心万一被言官们知道小爷这举动,少不了要向皇爷进谏了。”小太监吴忠轻声道。

  “本宫还怕这帮嘴炮党不成?”朱慈烺轻哼了一声。

  一想到这些只会借着讽议朝政、评论官吏的名义,却做着包庇地主,为富商巨贾争利的东林党,朱慈烺就怒从心头起。

  这帮人虽然平日喊着廉正奉公,振兴吏治,革除弊政的口号,然而实质上却沦为了大地主,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,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。

  历史上,大明灭亡的直接原因是那关键的几场仗打败了,有人把这几场仗的失败归根于崇祯的瞎指挥。

  实际呢?哪一场不是因为拖的太久,朝廷没钱打了,崇祯才在文官们的一再要求下,下旨让前线速战速决的?

  税不让收,没钱打仗了,导致打败仗了,再把锅甩给皇帝,东林党这手玩的可真是溜到起飞。

  商税不让收,一味的把税强加在农民头上,结果让本来已经遭受了特大灾荒的农民们更加苦不堪言,最终在一些头铁的带领下,纷纷聚众造反。

  农民造反,朝廷平叛,平叛花钱,没钱收税,再收农税,快要饿死,农民造反.......

  这一套死循环下来,大明怎么经得起折腾?

  这就是朱慈烺憎恨东林党的原因之一,同时他也不怕一些言官打小报告。

  按照大明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祖制,加上崇祯与周皇后极深的感情,他这位太子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动摇。

  当年的万历皇帝做梦都想废长立幼,可始终不能如愿。只要朱慈烺不拿着火铳顶着崇祯的脑袋,谁能废的了他?

  就在他思考间,一个身穿红袍的太监迈着小碎步走进钟粹宫,尖声道:“殿下,皇爷召见,让您到乾清宫见驾。”

  “知道了。”朱慈烺点了点头。

  进了内室,在两个年轻宫女的伺候下,朱慈烺换了一身大红龙纹的便服。

  朱慈烺振了振袍子下摆,对着吴忠道:“吴大伴,告诉兵仗局,让他们多赶制出一批望远镜,没事也研究一下,别天天坐那混吃等死。”

  “是!”吴忠连忙应下,并伸手将朱慈烺搀扶着,迈过半尺高的门槛。

  望远镜传入大明已经十年了,在两年前,大明第一个观测天象的望远镜成功制成,崇桢皇帝还兴致勃勃地亲临验看,成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文景象的皇帝。

  然而,完全没有人想到,把望远镜配给九边重镇的明军夜不收,用来侦探敌情。

  “徐盛!”朱慈烺对着院外大喊了一声。

  顿时,一个身材高大者手持银锤的殿廷卫士,龙行虎步而来,迅速出现在朱慈烺的面前,昂首挺胸:“徐盛在!”

  “与吴大伴一起,随本宫前往乾清宫。”朱慈烺拍了拍徐盛宽大的手臂,道。

  他很想拍拍徐盛的肩膀的,奈何对方太高了,完全够不着。

  徐盛是朱慈烺亲自从锦衣卫编制的大汉将军里选拔出的,经过几年的调教,早已对自己忠心耿耿,整个钟粹宫的宫女太监,皆对朱慈烺忠心耿耿。

  一个穿越者,两世加起来三十多岁的人,有着皇太子的身份,如果连这些人都搞不定,那跟头猪有何不同?

  朱慈烺带着贴身侍卫徐盛和吴忠,跟着传旨的小太监一起前往乾清宫。

  他没有乘坐太子仪仗,而是步行,这是他从小就有的习惯。

  按照他的想法,生在明末乱世想要生存,以后出去折腾肯定是少不了的。

  所以朱慈烺早就有了规划,从小就开始习武锻炼,他可不想像日后的福王那样,胖的跑不动路,最终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抓住煮了吃了。

  经过几年的锻炼,虽然朱慈烺只有七周岁,但身板看起来却结实了不少,个子也接近一米四。

  原本朱慈烺在宫中的行为,受到宫内管教婆婆的监管,在锻炼的时候,宫中一个刻薄的管教婆婆各种说他‘失仪’,啰啰嗦嗦说了半天,跟个唐僧似的。

  朱慈烺被烦的受不了,跳起来就是一个大嘴巴子,并厉声道:“你想学客氏不成?”

  客氏是天启皇帝的母,与魏忠贤是挂名夫妻,二人霍乱宫廷,崇祯即位后,将客氏于浣衣局先是鞭打致死,然后又将她凌迟处死。

  这个管教婆婆当场就愣住了,想起客氏的悲惨下场,宛若历历在目,双腿不经有些打颤,不敢再多说一句。

  后来事情捅到了崇祯那,崇祯亲自过问,问朱慈烺为什么要做出这等失仪之事。

  朱慈烺直接说道:“当年太祖与成祖,文可安邦治天下,武能骑马定乾坤,我身为大明储君,理当效仿先辈,如何就不能习武了?”

  这样的回答让崇祯很是吃惊,非但没有处罚他,还嘉奖鼓励了一番。

  朱慈烺在前往乾清宫的路上,思考着今日要说的章程。

  突然间,他眼珠转了转,与走在身后的传话小太监搭讪道:“本宫看你面生的紧,是何时调去乾清宫当差的?”

  “回殿下的话,奴婢韩三,刚从皇极殿调过来六天,所以殿下对奴婢没有什么印象。”小太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。

  朱慈烺点点头,道:“那要恭喜公公荣升御前了,本宫也没给公公备下什么礼物,小小意思。”朱慈烺不着痕迹的塞给小太监一锭十两的银子。

  小太监韩三赶紧摆手,很是惶恐,道:“这奴婢如何敢收啊。”

  朱慈烺说道:“这是本宫赏的,你就踏实的拿着吧,难道还有让本宫拿回来的道理?”

  小太监连称不敢,然后很麻利的将银子收了起来,再三道谢。

  自从几年前魏忠贤的阉党被崇祯一网打尽后,这些太监的地位一落千丈,不过在这深宫之内,太监的心思比任何人都活泛,其野心,野火烧不尽,但凡有点机会就会卷土重来。

  朱慈烺的目的就是,不能凭白无故的得罪人为自己树立敌人,对于皇帝老子身边的人,不管有用没用,先养着,没准关键时候有什么用,反正自己也没多大损失。

  朱慈烺又道:“公公可知父皇陛下传本宫何事。”

  小太监看了一下左右,然后低声说道:“听皇爷的意思,应该是想考较一下殿下的学识。”

  朱慈烺听后心里踏实了,他学业极为优秀,放在整个大明王朝所有太子皇子中,那就是破纪录的存在,比那些奇葩皇帝年轻时,强上百倍都不算吹。

 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养制度,最早是朱元璋制订下来的,对于继承人的教育问题,朱元璋可谓是煞费苦心,遍请各地名儒,甚至还为儿子建了个图书馆——大本堂,那里云集了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各类典籍图书。

  可惜计划不如变化,明朝中后期太子的教育已经不堪入目了,一些陪太子读书的太监,和太子沆瀣一气,挖空了心思逃课,最典型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。

  在刘瑾的帮助下,他平时上课捣乱,还经常巧立名目,取消当日的讲课,正常的教育基本不能保证。

  后万历朝更是不堪,万历自己就不喜欢学习,也因为废长立幼的想法,迟迟未立皇长子为太子,导致后来的太子朱常洛被耽误了,在八岁之后,差不多五年没受过什么教育。

  文化水平极低不说,连其儿子——万历的孙子朱由校也拖累了。

  崇祯年轻时读的书也不多,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嫡子朱慈烺是极为的重视。

  在去年的时候,命礼部尚书姜逢元、詹事姚明恭、少詹事王铎、编修吴伟业、杨廷麟为太子讲读经义,编修胡士恒、杨士聪校书。

  用崇祯的话来说,这个班底是很强,都是当时的硕儒名臣、你要好好听课。

  但朱慈烺却嗤之以鼻,明亡以后,除了杨廷麟投水殉国外,其他人基本都投了满清,应建奴诏北上为官。

  连‘水太凉’的钱谦益都不如,钱谦益怕死没敢投水自杀,也投降了,最起码后来又反清了,没真给满清当奴才。

  朱慈烺放开心思后,在与小太监的闲聊中,不一会儿就到了乾清宫。

  朱慈烺与崇祯皇帝见过礼后,偷眼观看,自己这个皇帝老子今儿个的心情有些不太好。

  北方的后金肆虐,中原的流寇横行,让他操碎了心。年仅二十五岁已有几缕白发冒出,眼长鱼尾纹,比沈腾的还要深一些,整个人显得有些憔悴。

  这位明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,与其他朝代的末世君主不同,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,勤于政事,生活节俭,曾六下罪己诏,算得上是位很有上进心的皇帝。

  奈何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积重难返,小冰河的极度寒冷导致粮食产量骤然下降,北方酷寒导致降雨区南移,以至于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,农民起义不断。

  最终崇祯在内忧外患下自挂东南枝,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,让后人叹息不已。

  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,也有人说他急躁轻信、能力低下、急功近利、刚愎自用,待人处事喜怒无常!

  对此,朱慈烺他不愿多做评价,既然来到了明末,慢慢看吧。

  崇祯皇帝看着朱慈烺,才稍稍提起一些情绪,问道:“皇儿,最近一段时间在文华殿读书都学了什么呀?”

  朱慈烺道:“回父皇陛下,皇儿近日正在看《资治通鉴》和《孙子兵法》。”

  “哦?你都已经看这些书籍了?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可曾读过?”崇祯原本有些疲惫的面容突然有些吃惊。

  “读过了。”朱慈烺点头道。

  崇祯听完一愣,心中暗道,这才出阁读书一年的时间,太子居然都读过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了?

  朕当年十岁的时候才学完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和《千字文》呢,至于《资治通鉴》更是十几岁的时候才开始看的。朕得考一考他,可不能让他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骗人。

 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,说道:“父皇有一个疑问,不知道皇儿能不能替朕解答。”

  “请父皇陛下示下。”

  “古语既有‘君子远庖厨’,为何还有‘治大国如烹小鲜’这样的比喻?君子既然要远离厨房,怎么又能将治国比作做菜呢?岂不冲突?”崇祯笑吟吟的看向朱慈烺,看他如何作答。

  朱慈烺心里一笑,皇帝老爹这是在考他呢。

  “回父皇陛下,‘君子远庖厨’,并非指君子要远离厨房,这句话出自《孟子》中的君子之于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,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

  意思就是但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去杀它,推崇的是不忍之心,让君子不要造杀孽,是孟子劝诫齐宣王要实行仁术。

  而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,则是出自《道德经》,表达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,不要动辄扰民,更不要乱折腾。”

  朱慈烺的一番解答,顿时让崇祯目瞪口呆,他只是心血来潮的考较一下朱慈烺,只要能说出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就可以,表示朱慈烺没有说谎,的确已经读过四书五经了。

  可崇祯没想到,太子居然连意思都表达的无误,甚至连‘治大国如烹小鲜’这句出自《道德经》,却并非出自四书五经的话,都能理解的这么好?

  这太让崇祯震惊了,自己这太子,真乃神童也!

  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瞪大了眼睛,有些失仪,他是陪伴崇祯长大的太监,对崇祯的学识那是一清二楚,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,没想到生出的太子居然是个神童。

  崇祯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笑容,大笑道:“哈哈,唐刘晏,方七岁,举神童,作正字。唐朝的刘晏在七岁时,就被传为是神童,能做文章,皇儿现在也是七岁,丝毫不逊于刘晏!”

  见龙颜大悦,朱慈烺虽面有笑意,但表现的很平静,并不因此倨傲自满。

  这让崇祯和王承恩更加的惊讶,小小年龄就能做到如此,实属不易。

 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,接着问道:“皇儿可会写字了?”

  他觉得,能识字不代表会写字,知道文章意思也并不难,太子每天有大学士讲筵,万一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有人对太子提过呢?

  不得不说,崇祯想多了,疑心病犯了!

  “自然可以!”朱慈烺毫不谦虚,他需要好好的表现,争取搞到实权,特别是军权。

  朱慈烺两世为人加起来三十多岁了,比崇祯都要大十岁,这点启蒙的小玩意还不是信手捻来?哪怕是用毛笔写繁体字,虽然刚练习不久,字写的还略显稚嫩,但也有了一些苍劲之感。

  在这时,崇祯震惊的看着这些字,再次哈哈大笑,说道:“好!好!好啊!”

  崇祯连呼三声好,兴奋之余抱起了朱慈烺,又接着问道:“皇儿,现在识得多少字了?”

  被一个灵魂上比自己小十岁的男人,朱慈烺感觉浑身都不自在,随口回答道:“回父皇陛下,皇儿识得所有字。”

  崇祯这次下巴差点没掉下来,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儿来,高兴的说道:“好好好,真是父皇的好皇儿。”

  崇祯兴奋的也不知都该说些什么了,放下朱慈烺,又接着说道:“来,陪父皇一起来批阅奏疏。”

  朱慈烺一听,心中一振,没想到这么轻松的就接触到了这等机密之事?

  注:关于称呼,明太祖朱元璋手定的《祖训录·礼仪》规定:

  凡进贺表笺,皇子封王者,于天子前自称曰“第几子某王某”,称天子曰“父皇陛下”,皇后曰“母后殿下”。

  若孙,则自称曰“第几孙某王某”,称天子曰“祖父皇帝陛下,”皇后曰“祖母皇后殿下”。若弟,则自称曰“第几弟某封某”,称天子曰“大兄皇帝陛下”,皇后曰“尊嫂皇后殿下”。

  侄则自称曰“第几侄某封某”,称天子曰“伯父皇帝陛下”,“叔父皇帝陛下”,皇后曰“伯母皇后殿下”,“叔母皇后殿下”。

  若尊属,则自称曰“某封臣某”,称天子曰“皇帝陛下”,皇后曰“皇后殿下”。

  若从孙以下,则称“从孙、再从孙、三从孙某封某”,皆称皇帝皇后曰“伯祖、叔祖皇帝陛下”,“伯祖母、叔祖母皇后殿下”。

  明朝没有折子,奏折开始于清朝顺治年间。

  明朝官员上奏的文书称为奏疏和条陈,是用蜀锦或者杭缎等丝绢做底,然后把自己写的文书裱在上面,类似电视剧里的圣旨一样,看起来非常的高档。

  只不过圣旨是明黄,而奏疏是青色,红色,绿色等其他颜色,根据官员的品阶来决定疏本的底色。

  说是批阅奏疏,其实也就过个目而已,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
  比如说一个奏本里说五台山的主持圆寂了,还有个官员上奏南京有位一个妇人拾金不昧......

  “这都什么事啊.....”朱慈烺有些无语,合着当官的天天都上奏这些破事?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啊!

  难怪明朝实行票拟制度,让内阁去处理,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,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,由内阁大学士“用小票墨书”,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,以供皇帝参考。

  即便这样,皇帝也懒得研究,除了亲自操笔批红几个军国大事的奏疏,剩下的都让司礼监掌印、秉笔、随堂太监代笔,照着内阁票拟的建议用御用朱笔照抄一边。

  这样也导致了明朝刘瑾、魏忠贤等太监专权的事情发生,皇帝要是懒,什么都不看,事情自然就交给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去做,朱笔、玉玺在手,也算无限接近皇权了。

  朱慈烺在崇祯皇帝身边翻看着这些奏疏,忽然听到崇祯有意无意的问道:“朕听说你组建了五百人的东宫卫队,是怎么回事?”

  朱慈烺一听,倒也光棍,看着自己的皇帝老子,认真道:“父皇陛下,如今大明北有建奴肆虐,南有流寇作乱,皇儿想替父皇陛下分忧,有朝一日上阵杀敌,荡平天宇。”

  崇祯对朱慈烺的回答很意外,心道,朕这个太子还真是个七窍玲珑心,这么小就懂得有孝心。

  崇祯并没有多想,叹了口气,道:“你才几岁,还是个孩子,等你长大后再替父皇分忧,现在的大明,父皇会尽力替你扫平,让你以后登基能做个太平之主。”

  闻言,朱慈烺忍不住想要翻白眼,心道:“你得了吧,你再折腾下去大家都得完犊子。”

  他当然不敢说出来,不仅没说,反而在内心深处还有些小触动。

  不管这个便宜老子做皇帝合不合格,但做为一个父亲来说,是一个好父亲,从点点滴滴来看,崇祯对自己的教导还是比较到位的,对自己的也是充满了殷切希望。

  至于亡国后砍杀女儿的事情,朱慈烺表示理解,在那些习惯了抢掠的流寇攻下皇宫后,会如何去对待一个公主,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结果。

  最起码崇祯没有砍死他的三个儿子,这就证明他并非丧心病狂之人。

  即便心中有些触动,但朱慈烺还是问:“父皇陛下,怎样才算长大?”

  崇祯一愣,沉吟了一会儿,道:“有自己成熟的思想,独立有效的解决问题,学会忍耐和承受痛苦,这样才算长大。”

  十七岁,这是个美好的年龄,而十七岁的崇祯皇帝,因为一系列的机缘,登上龙座,成为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国的掌舵人。

  此时内忧外患层出不穷,积重难返,帝国风雨飘摇,奄奄一息。

  崇祯皇帝宵衣旰食,勉力支撑了十年,才撑到了现在。十年的时间,他真正的长大了。

  “父皇陛下,孩儿已然长大了。”朱慈烺认真道,他在争取。

  如果真等自己身体长大了,大明也就凉了,自己的下场会很惨的。

  闻言,崇祯笑了笑,也不生气,看了一眼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王承恩。

  王承恩会意,从另一边的几份奏疏中抽了几份,呈给了崇祯。

  崇祯接过后没有打开,直接转手递给了朱慈烺,让他分析和提出建议。

  其中一道奏疏是从宁夏发来的,驻守宁夏的士兵,因兵饷无措,发生兵变。

  饥兵群起围攻官署,巡抚右佥都御史王楫因不能措饷,饥兵索饷无着,乃鼓噪而杀之。

  兵备副使丁启睿率军镇压,捕获为首者七人,立即处斩,兵变才被抚定。

  还有几道奏疏表达的意思差不多,有不少地方又发生大饥荒,这些灾民没有粮食吃,只能食树皮、草叶,树皮、草叶,吃完了就互相吃人。

  山西、河南南阳饥荒尤为厉害,其中唐王朱聿键奏河南南阳饥,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。

  朱慈烺看了批红,崇祯下诏发三千五百金赈济山西、河南南阳,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、旧二饷。

  这让他眉头一皱,三千五百金也就几万两银子,到下面估计也被盘剥的剩不了几个子,根本就是杯水车薪。

  就像崇祯四年的时候,陕西饥荒,崇祯派遣御史吴甡带十万金赈灾。

  结果到了地方,被一层层的盘剥,真正用在赈灾上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。

  崇祯皇帝想让朱慈烺认清现实,于是开口说道:“皇儿,你对这些奏疏可有何看法?”

  朱慈烺说道:“皇儿看了这几份奏疏,其根源其实就是缺钱。”

  崇祯点了点头,对朱慈烺能一针见血的看出问题所在很满意。

  看到崇祯赞同,朱慈烺又接着说:“皇儿认为,国库要想增加财赋,应该开源,如鼓励经商,收取商税,但不能做杀鸡取卵之事,可根据商人的盈利情况,制定相应的税制,不得随便的增派等。”

  另外是否可以考虑适当的提高一下商人的地位,允许商人捐爵之类,也可增加国库的财赋收入。

  说道这里,朱慈烺停顿了一下,看了一眼崇祯,又接着说道:“朝廷还可以要发行纸币和大钱,增加通货。”

  崇祯听完朱慈烺的话后,嘴巴微张,大感意外,这是一个七岁稚子所能说出来的话吗?太不可以常理解释了。

  一般的七岁儿童即便再懂事,也只是知书达理,可这个小太子,如果没有亲耳听到,任谁都不会相信的,这可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啊。

  然而,崇祯却笑了笑,道:“皇儿,你小小年纪能有此见识,已然不凡,可你所说的这两点,确实难办。

  收取商税,阉党魏忠贤也曾实施过,我也有意收取,可那些文官富商们不同意,朕没办法只能废除了。

  至于你说的发行纸币,我朝太祖也曾发行过大明宝钞,可那东西贬值的极快,搞的民怨沸腾,最终在正德一朝废止。

  前宋也曾发行过交子,由于发行过度,而造成贬值,没有流通起来,还使财赋崩溃,这都是教训啊。”

  “父皇陛下,皇儿对此有一些粗浅的建议,纸币这东西可不能烂发行,发行多少需要以一些实物为根据,比如黄金,如果发行过多,国家就回收不了,纸币才会贬值。”

  朱慈烺见崇祯有些敷衍的点头,兴趣不大,无奈的继续道:“我大明幅源广扩,但对于灾害总的来说无非就有四种,一是涝;二是旱;三是天灾;四是人祸。

  简单来说,南方要清理河道,加固堤坝,减少涝灾;北方要引水灌溉,多挖水井;到于天灾,我们人不可控,但是户部要钱粮充裕,还是可以做到一定的补救;

  最后说人祸,也就是那些工程款、救灾款、乱加税逼民造反的官员,对于这些人,只有一个办法!”

  说到这里,朱慈烺一脸的肃杀之气,大声说道:“不杀,不足以平民愤,不杀,不足以肃清官场,不杀,不足以平复父皇陛下之怒火,不杀,不足以还一个永乐盛世!”

  当朱慈烺将四个‘杀’字说完,乾清宫一片安静,落针可闻。

 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,心里一振,诧异的看着朱慈烺。

  不止是他,就连王承恩等几个值班的太监都没想到,一个虚岁仅八岁的孩子就带有君王之威,居然能说出这样的狠话来。

  特别是韩三,不着痕迹的摸了摸身上的十两银子,额头虚汗直冒,偷瞄了一眼朱慈烺,仿佛心中下了很大的决心。

  崇祯皇帝轻拍了一下朱慈烺,说道:“皇儿的这些想法朕会都好好斟酌一下的,皇儿是长大了。”

  朱慈烺在被崇祯皇帝好一番夸讲,朱慈烺感觉崇祯对他的建议并什么兴趣,这让他很无奈。

  现在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,但愿能有所改变吧,关键的还是要使自己先强大起来。

  期间,崇祯皇帝又问了下朱慈烺为何要读《孙子兵法》,朱慈烺趁机又提到了军事,隐晦的表达出自己想训练一支军队。

  崇祯却说纸上谈兵可不行,实际操作很难,比如京营,比宫中的内操都不如。

  “父皇陛下,您如果有时间,可以到寿皇亭亲自检阅我的东宫亲卫队,我想他们会给您惊喜的。”朱慈烺笑道。

  “哦?也好,朕批阅奏疏也乏了,就当去散散心了,现在就走吧。”崇祯皇帝对朱慈烺的话有了一点兴趣。

  王承恩对着值守太监喊到:“摆驾万岁山寿皇亭!”

  等崇祯和朱慈烺走出乾清宫后,皇帝的銮驾已经准备好,有一千多名锦衣卫的大汉将军随从扈行。

  崇祯登上銮驾,想让朱慈烺上来一同前去,朱慈烺婉拒,连称不敢僭越。

  朱慈烺跟在崇祯銮驾身边,对身边的大汉将军徐盛道:“去传令孙应元,让他带领东宫卫队立即到寿皇亭校场集合。”

  “是!”徐盛抱拳领命,飞快奔去。

  崇祯听到后笑着道:“皇儿,你这临时集兵,只怕朕到了寿皇亭也不一定完成集结吧。”

  寿皇亭在万岁山上,也就是后世的煤山,历史上崇祯自挂东南枝的地方,距离乾清宫只有一千多米,步行到那也就一刻钟的时间。

  现在朱慈烺才叫人通知下去,哪怕那位大汉将军腿脚再快,也要费时一小半时间。

  东宫卫队需要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,在皇帝驾到之前完成集结,难度着实不小。

  “请父皇陛下宽心。”朱慈烺淡笑道。

最新章节在线阅读

查看目录

作者其他作品

为您推荐

猜你喜欢

小说排行

人气排行最热排行

点击查看更多

点击查看更多

网友评论

我要跟贴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我也想吃肉肉??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1267455因为好名字都被别人用了,所以就取这个名,今天9月30日做了50章了!多谢大家的支持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快快快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感谢喜欢哦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为啥没人理我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报道 冲吖 新文祝火 沙发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看了一下作者是什么时候写书的,我差点被吓着了,还以为我看的书好多都不写了。害怕作者也不写了。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特别爱你,无论何时都想献上一切的爱恋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多多更新,很好看哦,支持支持?

  • 智能火网友

    我来辽哈哈嗝~打call!!

取消
25552">